宠物量标准由谁制定?
近来,关于全兔素食主义和全蛇素食主义的知识分子,争论得不可开交。一方认为,龟、鳖、蛇、虾等动物,是和人类生活相近的了不得的动物,应该被人类尊重,绝对不能吃。另一方认为,鸡、鸭、鱼、肉、猪头肉,等等都是动物,怎么唯独不能吃肉食,不应该特别尊重龟、鳖、蛇、虾,更不能把动物划分为三六九等,对待动物应该一视同仁。但是,到底动物该不该被吃,貌似和素食主义没有什么关系,其实关系大了。如果不是为了吃素,而是严格地将食物分类,不是荤食,就是素食。严格地说,龟、鳖、蛇、虾是不是荤食呢?严格地讲,应该不是,因为它们并不完全以肉为食物。但是,现在大家一般把肉食和禽畜相关,和蚕农林渔相关。事实上,奶制品还是畜肉的副产物。也就是说,现在大家把和畜肉有关系的奶
品、蚕茧、茶叶、鸡肉、鸭肉、鸭肉、虾米、虾皮、虾丸、虾条、鱼翅,和和农林渔有关的产品都称之为荤食。那么,按照这种定义,龟、鳖、蛇、虾当然也是禽畜副产物,当然也是荤食了。
我们再来看看,我国古人对荤素之分的定义。《周礼·天官·内饔》记载:“凡膳之用鱼,鱼必先煮其血,肆后乃炸而食之。”而“血”则指动物的淋巴结。现代动物科学证明,淋巴结是动物为免疫体系产生的,其中的细胞会分解、吞噬入侵的异物。此“血”非彼“血”,应该说,很专业、很科学了。但当时,人们还是把那种物质称之为“血”,因为当时的人认为,那是动物精血。而现代科学证明:骨骼肌(肉)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,而不是脂类;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,而脂肪是热量的主要来源,其营养价值远不及蛋白质。脂肪是生命体的构成物质之一。动物脂肪有两种:一种是肉类食物中的脂肪,一种是植物脂肪。肉类食物中的脂肪是由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构成的,含有大量的脂溶性维生素,有维生素A,有维生素E。植物油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菜油、花生油、橄榄油等等。它们主要分为油酸型、亚油酸型、亚麻酸型、花生四烯酸型等等。不同的植物油有不同的营养,但没有一种植物油和胆固醇一样,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。有些植物油如花生油,还有一种保健功能。它们大多是热性的,吃多易引起发热、上火;但蛋白质不是营养成分。我们日常吃的蔬菜和水果主要成分是纤维素、糖类、维生素、矿物质、有机酸,这些都不是营养成分,这些只
是原料成分。营养成分是脂肪和蛋白质。骨头里的主要成分是钙和磷,但这些不是营养成分,营养成分是油脂和蛋白质。
我们再来看《礼记·曾子问》:“豚鱼之血不酒,敢尝卒食?”意思是小猪和小鱼的茶,不喝酒,可以一次吃完吗?郑玄注:“血有泽人者,与尸腥同。”小猪和小鱼的血有污浊他人身心之害,不宜食用。我们再看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:“夫王之王,为诸侯也;人之亡,亦弗知畏;且又肆焉,而为不仁。”,齐国伐莒时齐将军光的麾下之将苗丕,攻下了莒国立了大功。回师进入栗,想吃烧鸡和大蒜,也就是荤食和素食。手下人问之,回答说:“唯古中宗(周襄王)简,且顺王之所善,与其德于而仆妾,故不敢贰。”中宗是周的僖王。鲁昭公元年,齐国在棠邑打了胜仗,齐将公孙婴齐回到了齐国,“过而馆于野,割禽而宰之”,到了酒店,想吃烧鸡和大蒜。因为他心里知道,这是野蛮的行为;但他没有说的理由。
从这几段引文,我们再来看,古时的人对于素食和荤食还是有比较严格的区分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