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东宠物有哪些?
我们都知道广东人喜欢养鸟,事实上除了养鸟之外,还有很多他们喜欢养的宠物,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广东宠物有哪些?
广东宠物有哪些
猫
广东人爱猫大概是全国独一无二的。无论是大城市的街道上,还是乡间的小路上,随处可见猫的身影。无论家猫还是野猫,都以活泼顽皮的为天。民间有保护猫的准则,甚至连杀猫都是禁止的。因为猫在粤语中与“谋”同音,怕有冲犯之意。受之影响,很多广东的人爱养猫,并给它们取个吉利名字,如“生财”、“旺来”。每逢春节,还有送猫的,送得越多,认为明年收入越多。广东有一些猫很出名,如“大福”猫、“凤景”猫等。其中“大福”猫还拍过电影,那黑白相间的猫让人喜爱不已。喜欢猫的人认为猫是可爱的小动物,摸起它的头来柔顺光滑;不喜欢猫的人则畏惧它的个性,野猫尤其警惕性高。
狗
广东人饲养家犬有着悠久的历史,不但喜欢狗、爱狗,而且在训狗、玩狗、用狗方面也充满了智慧。汉代路温舒“织缕成犬”,坐在柴草上吟咏时,狗突然跳起来,把他吓得连狗带柴草一起滚落下山崖。从此,路温舒给狗起了个精神振奋的名字,叫“柴巅”。广东有不少地方,每逢春节,舞狮表演中的一人扮狮,把长长的狮尾抛向空中接住,然后接住狮尾飞身踩跳,谓之“踩尾”。此狮假尾是用碎皮布和牛皮纤维制成,又粗又长的,舞狮者不但要接住而且还要接稳,可见其技术的高低。
金鱼
金鱼原产于我国,是我国的传统宠物。到了明代,金鱼通过海水、江河、池塘进入广州,才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观赏鱼类。由于广州地域、气温、光照的条件与鱼类的繁殖地完全相似,很快金鱼繁殖为族,并且异色、异状的金鱼层出不穷。广州又是我国南派的书画艺术基地。文人、墨客、画家喜爱金鱼,并把它与牡丹、柳树、竹子并列为“四灵”。到了清代中叶,金鱼已成为广州流行的文人雅玩。每当初春,金鱼产卵季节,家家户户不约而同地大量喂鱼。金鱼越养越多,于是,玩赏、繁殖金鱼逐渐成为广州人业余生活的爱好了。据清代同治年间(1862―1874)的《广东通志·广州风俗》载:“五月五日,人畜养鱼,以招福祥。”“是日,饲虎以鱼。”这是夏至端午日为金鱼造骨的民间习俗。到了金秋九月九日,还要喂菊油金鱼。广州人喜欢金鱼,特别是文种金鱼,其形状特征是:“鹅颈驼肩,鲤鱼肚腹,蛇身龟尾,虎头鸭嘴”。另外,还有一种芙蓉金鱼,头部无鳞,红褐色,形状略圆,腹部膨大而松球状。金鱼颜色形状的多样化,是由于人工选择的结果,品种以名贵者甚多,有五色金鱼、五花金鱼、金丝金鱼、透明金鱼。然而,最名贵的是七彩金鱼,其色如玛瑙,唇似红色,齿白色,眼珠有黑、棕、绿、蓝色,腹圆而松,尾鳍下垂斜如尾刀。
蟋蟀
蟋蟀,又叫蛐蛐。我国最有名的蟋蟀出自浙江,广东的蟋蟀也颇有名气。每年秋凉时节,蟋蟀从土壤破土而出,羽翼未丰,背上的颜色多是棕黄色。等到严冬将至,斗蟋蟀成为许多文人及达官贵人的娱乐方式。因为蟋蟀穴居,不畏寒冷,所以冬天繁殖特别快,加上饲料富裕,斗蟋蟀成为社会上一种颇受欢迎的玩艺。蟋蟀体形幼小时,两翅未成形,称为“蟋蟀”;两翅长成,就叫“羽蝇”;若两翅披毛,称为“寒啁”。三者最大的区别是:蟋蟀在穴内啃咬木板,羽蝇在穴内咀嚼叶柄,寒啁在穴内则只食泥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