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犬瘟是什么?
“热性犬瘟”这个词不是规范用语,是病友们对“犬瘟热病毒引起的热性感染”的一种俗称。 犬瘟是由犬瘟热病毒(Canine Distemper Virus, CDV)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。以高热、粘膜炎和内脏器官广泛损伤为特征。本病发病率高达60~90%,病死率几乎100%[1]。 该病主要侵犯犬科动物,偶尔也会发生在人类身上。通过直接接触患病动物的分泌物(如鼻涕、唾液等)或间接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用具而传播。不同品种的狗,对犬瘟病毒的易感性差别很大:对于中小型犬种来说,危险性排行由高到低依次是:北京犬>狮子头>西施眼>巴哥鸟>日本尖嘴犬;而对大型犬来说,危险性排列则顺次为:大丹犬>德国牧羊犬>高加索獒>阿拉斯加雪橇犬>拉布拉多猎犬>圣伯纳犬 >松狮犬>金毛巡回找>哈士奇>喜乐蒂>贵宾>萨摩耶>阿拉斯加>边境牧羊犬>伯恩山犬等等。
一、临床表现
1.急性表现 潜伏期约为2~7天,平均4天左右。发病初期,患犬体温升高至39℃以上,精神沉郁,食欲减退,结膜潮红且有积液,流泪,有浓液流出。在病变最严重的地方(如消化道、呼吸道),可出现腹泻、呕吐等症状。
2周后,病程进入中期,此时病情最为凶险。除上述症状继续存在以外,患犬还会出现呼吸困难、紫绀、休克;尿液变成茶色或者红棕色;口腔内出现糜烂,伴有口臭;舌色苍白,唇部发干;部分患犬的瞳孔会对光反应迟钝甚至消失,同时会有阵发性抽搐,如痉挛、吞咽困难、口吐白沫等。
如果在此时不及时治疗,死亡率几乎达到100%。然而,大部分患犬都可以存活下来并逐渐康复,其体温逐渐恢复正常,呼吸变得平稳,皮肤出现皱纹,体重逐步增加,饮食欲望回升,直至完全恢复健康。
但值得一提的是,虽然这些患犬能够复活,并不意味着已经痊愈或者不会再复发,而是身体产生了抵抗病毒的抗体,因此不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,但病毒的感染却仍然持续存在。
2.慢性表现 少数患犬可以呈现慢性病程,表现为间歇性发热、乏力、厌食,可见咳嗽、流涎、呕吐、腹泻等症,有的患犬可存活3周以上。
二、诊断方法 以流行病学调查、临床观察与检查为主,配合病毒分离培养、血清学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。
三、预防措施 对犬瘟热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性的措施,主要包括:
1.严格消毒 要对犬的生活环境做好严格的消毒工作,以防止疾病传染给他人或动物。具体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进行消毒:①火碱溶液浸泡。②甲醛熏蒸。③紫外线照射。④高压蒸汽灭菌。⑤煮沸消毒。⑥喷洒消毒液。⑦毒杀。
2.注射疫苗 为安全起见,应在疫期内(冬季3~5月,夏季6~8月),每隔1个月注射一次二联苗,连续注射3次。在第一次接种疫苗后的7~10天,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,以后每年接种1次。
四、治疗方案 当犬表现出典型的犬瘟热症状时,治疗要尽早开始。若处理及时,正确,大多数患犬可以康复。否则,预后不良。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本病,主要为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。对出现严重呕吐、腹泻的患犬,应及时补充体液和电解质。
为增强抵抗力,促进康复,还可应用蛋白制剂,干扰素,转移因子等药物。对于顽固性患者,也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,如强的松、地塞米松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