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米变灰白色还能吃吗?
从肉眼来看,大米通常都是乳白色的或者象牙白的颜色,但也有例外。比如: 1. 由于品种原因,有些大米的表皮就呈现出浅黄色,如丝苗、油粘米;而圆糯米属于白色。 2. 产地不同,颜色也有区别。东北大米因为是粳米的产地,含淀粉量较高,所以呈现的是纯白颜色。 而广东的大米则是籼米的产地,含有的膳食纤维等成分高一些,所以表面色泽呈微黄或者淡黄色。 如果大米突然变成灰色了,那很可能就是陈米或者霉变导致的。
如果食用了这种颜色的米饭,可能会对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。 首先,可能引起肠胃不适,出现恶心、呕吐的症状。这是因为发霉的大米会产生毒素,这些毒素会导致胃黏膜受损,而出现上述症状。 其次,长期食用霉变的大米会致癌。因为发霉大米中产生了致癌物——黄曲霉毒素,并且很难去除。虽然加热后毒素会被破坏,但如果长期大量食用变质的食物,还是有得癌的风险的。
看到变色了大米就不要再吃了!千万不要有节约粮食的观念,因为食品安全才是第一重要的。
粮食在储存过程中,由于自然条件的影响,在不同季节、不同部位(粮堆上、中、下层,粮堆中央与周边等)温度、湿度不一致,产生温差,粮堆内外亦有温差,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,使磷脂由原来无色状态变化成具有较强氧化能力的过氧化磷脂,过氧化磷脂与粮食中各种成分继续发生氧化反应,使磷脂最后氧化生成乙醛、丙烯醛以及其它产物,这些产物具有挥发性,散布在储粮中产生的不良哈味。稻谷生“黄”,小麦“掉青”即是磷脂氧化光合作用的结果。
产生白点的原因主要有:
1、在夏秋雨季,粮食装仓时水分偏高,上仓时散落不均,有成块成团的地方,加上包装粮食容易在仓房一角存放等原因造成局部积热过高,磷脂氧化,形成白点。
2、粮仓或囤缸入粮过满,通风不畅,粮堆表层形成潮热中心,磷脂氧化而形成白点。
3、新粮呼吸作用强,产生的湿热散发不畅,粮堆上层磷脂氧化而形成白点。
4、收获时,因遇高温多雨,或收获后翻晒不及时,使一部分籽粒胚部带有一些黑芝麻大小的黄色小点入库,储存期间,这些籽粒极易发热生霉,在潮湿环境中,这种籽粒会互相传染而在其它籽粒上也产生黄点,在这种“黄点”米中有时夹有“白点”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