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了狂犬疫苗后为什么不能?
首先,我们要明确一点,接种疫苗后再被狗咬伤,是否有必要再注射疫苗,取决于咬伤的情况和伤口污染的程度。 如果伤口较小(如针眼大小),清洁度较好,则不需要再注射疫苗;反之,则需要注射。 这里所说的“创伤”是指动物牙齿、爪子撕扯造成的伤口或皮肤擦伤,但并不包括生活中常见的轻度划伤。因为轻度的创口一般只涉及表皮层(浅表性外伤),不会造成深层组织损失,也不存在细菌大量滋生的问题。 另一方面,对于已经接种完所有针剂疫苗的健康人来说,由于抗体的存在,也不会感染狂犬病病毒。只有在全程疫苗完成后15天左右才能产生有效的抗体,此时如果再次被犬类动物抓伤或者咬伤,且伤口较重的情况下,才有必要在24小时内注射疫苗的紧急预防。
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,接种疫苗后抗体滴度会随时间逐渐减弱,因此建议免疫后3年内加强注射一针疫苗,以维持身体内的高抗体水平。而免疫后第4年再注射的,建议注射两剂,即第1剂与第2剂之间间隔7天。具体免疫程序详见下图。 注:以上所述仅为疫苗接种后的常规保护期,并不代表绝对免疫力。如有条件,可于接种后每年进行一次抗体水平检测。
虽然目前我国上市的疫苗属于灭活疫苗,相对其他减毒或者活病毒疫苗来说,毒性较弱。但在疫苗注射过程中,仍有少量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,其中发热最为常见(占0.4%-6.6%),此外还可出现乏力、头痛、肌肉酸痛、皮疹、胃肠道功能紊乱等症状。 但上述症状多为自限性,一般在1-3天内自行缓解,必要时可对症治疗。值得注意的是,如果在疫苗接种期间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,应尽快联系医生,给予相应处理。